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

【漫談遊戲化設計 #4從制約到賦能】

相信大家或多或少聽過,
以下2則心理學的實驗,
巴甫洛夫的狗聽到搖鈴就流口水、
斯金納箱裡的老鼠會不斷按壓食物開關,
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操控,
動物對刺激產生某種特定反應。


這些實驗當中所包含的思想、智慧,
其實早已融入了我們生活周遭。
我們可以獎勵某些行為、
懲罰特定行為,
來達成我們的目的。
它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操控行為方式。


但如果我們把這樣的想法,
做為遊戲化設計的理念,
那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,
可能可以帶來短期的提升,
但卻不會讓使用者真正的開心、有效深度學習、帶來長期參與。


對遊戲化設計者來說,
我們放在腦海中的概念是這個詞彙:
技能建構(skill-building)


簡化一點來說,
你可以把前述的動物實驗,
想像成是一種「習慣循環」,
動物們養成了一種條件式反射的習慣。

而在遊戲化裡,
我們打造的是一種「學習循環」,
學習是圍繞著某些技能,
讓這些技能持續的變得更好。


在將現實情境遊戲化時,
技能的提升,
是對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上有所幫助的,
因此在技能提升的同時,
使用者也同時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變得更好。
這裡的核心理念在於賦能。


學習循環是圍繞著,引發內在動機的核心活動,
並藉由回饋機制來引領使用者的進步。


當使用者感受到自己的進步,
很自然地,
會想再繼續參與到這個遊戲化系統內來。


理想遊戲化系統的基石,
應該是具有學習價值的核心活動,
而不是主要用獎勵懲罰來形塑行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